贝多芬黎明开题报告:贝多芬黎明论文
本文目录一览:
求贝多芬黎明第三乐章演奏技巧分析,创作背景及曲目意境分析
A小调的塔兰泰拉舞曲先由左手在低音区以八度奏出,右手则以分解八度与之呼应,描绘出男青年跳起粗狂健美的舞蹈,姑娘们在周围助兴的场景。舞曲的旋律逐渐转到右手,快速旋转的音型时而插入,好似第二次完全再现,优美动人的民歌与热烈的武道场面交替出现,使得音乐情绪抑扬起伏,多姿多彩。
背景上仿佛有几个乐队声部在相互呼应,左手要突出温和的下降形,要十分注意动机的第四拍不能与后面的第一拍混在一起,而要象轻盈的结束那样离键,敏锐地提高对音色表现力的感觉。[15]下行的切分音好象是从第八小节第一拍的“叹息”发展而来的,用切分音的力度与叹息的消极音调相对比。
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98-1799年初创作的,它是在贝多芬面临耳聋不断加剧的折磨下创作的,当时的欧洲也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。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,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,他已超越了现实,摆脱了尘世的困苦,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。
贝多芬通过此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挚爱,亦隐含其对人性自由的追求。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论文头条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郑重声明:请自行辨别网站内容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QQ邮箱: 222867791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