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硕士论文:苏轼写的论文
本文目录一览:
苏轼学术论文范文(2)
初,主张校量利害,参用所长。苏轼对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尤深,使得他虽有隐的思想,却终究没有归隐。正如他所言:未成报国惭书剑,岂不怀归畏友朋。 羡君欲归去,奈此未报恩。
此次科举考试的知贡举(监考官)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及梅尧臣,欧阳修一心提倡古文,以挽救当时文坛浮华不实的流弊,当他读到苏轼的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的文章时,十分惊讶,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,本来想取第一名的,考虑很久,为了避偏袒之嫌,终于取了第二名(后来原先应是第二的曾巩,反倒成了第一。
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,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,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。苏东坡的人品,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、广博、诙谐,有高度的智力,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——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,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,在苏东坡这些方面,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。
书法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书法艺术·艺术书法 摘要:此篇论文旨在探讨研究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际遇,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以及对当代艺术的了解,发现当今的先锋艺术中许多作品(包括架上绘画,新潮美术,装置艺术,甚至行为艺术)都运用到了书法的元素,有的甚至直接将书法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。
神宗元丰二年,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后,御史李定、舒亶、何正臣开始了对苏轼的污蔑。李定据说是一位曾因母丧之后不服孝而引起人们唾骂的高官。
关于苏轼的1000字的小论文。
1、关于苏轼的1000字的小论文 苏东坡,即苏轼,为北宋文学家,书画家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苏洵,弟苏辙和称“三苏”,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,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负,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。他性格豪迈,诗词汪洋恣肆,清新豪健,开创豪放一派。他心胸坦荡,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,却又能自创新意,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。
2、苏轼在海南禄既绝,衣食难保,不得已尽卖酒器,以供衣食。暂居破漏官屋不久被官吏逐出,遂买地,起屋五间,名曰桄榔庵。然而,独特的伟大人格,既成就了不怨天尤人、立足自救自立的东坡精神,苏轼也就拥有了一份坦然与自乐。
3、苏轼为人旷达,待人接物相对疏忽,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,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。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,是王弗的堂妹,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。她比苏轼小十一岁,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,生性温柔,处处依着苏轼。
4、第一篇:人生信念 岳飞,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,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立下了“还我河山”的壮志。他一生征战沙场,死而后已。
5、苏轼的一生,如山,坦荡磊落,坚韧顽强;如水,曲折幽静,宽容豁达;如云,洒脱自在,趣味盎然。人生如书,苏轼这本书虽然没有一个字,但书中的许多精神与品质,却是一般有字的书籍无法比拟的。细细品味,哲理自藏其中。也许政治上的压力仍旧不小,但苏轼就是那个乐观的苏轼,那个洒脱的苏轼。
6、苏轼(1037-1101)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县)人。北宋文学家、知名画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与其父洵、弟辙,合称“三苏”。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自己又刻苦学习,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,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。
关于苏轼的议论文
1、苏子曰: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官场失意,政治低迷,子瞻淡定吟咏间,深刻的忧伤日渐明媚。好个“一蓑烟雨”,好个“任凭生”!闲适如此,率性如此,文字在这般旷达的驾驭下,似无半点杂质的银色月华,灿烂而博大,在那时代蔓延得遍地皆是。耀眼,却不是曜日的炫目。
2、苏轼曾悲月。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。夜来风叶已鸣廊。看取眉头鬓上。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。中秋谁与共孤光。把蒸凄然北望。(《西江月》)这是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月,苏轼用“月明多被云妨”赋予明月悲剧色彩,寄托才高见妒、忠而被谤的人生悲叹。苏轼曾叹月。
3、谈起中国书法,人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苏轼。他在中国书法上造诣不浅,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而他的书法也与文风一样,沉着、苍劲、豪放而又浑厚,与前人大有不同,表现出自己的书法风格。他所奉行的“书无常法”亦是名流千古,让后人无限感慨。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论文头条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郑重声明:请自行辨别网站内容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QQ邮箱: 2228677919@qq.com